流派兵典作为演武场的重要教学关卡,其核心在于理解不同流派特性与布阵逻辑。该模式通过七篇章节系统化训练玩家对兵种克制、技能联动及站位策略的掌握,通关需严格遵循各篇章的武将选择与布阵规则。野兽篇要求选用孟获、马云禄、曹冲组成野兽流,孟获需置于前排中央吸引火力,两名轻骑分列后排两端实现绕后突袭,此布局能最大化触发孟获的野兽攻速加成并快速清除敌方后排。
布阵篇侧重兵种协同与技能增益,需利用张辽锐不可当的列队强化特性。将盾兵乐进置于前排承伤,张辽、赵云、马超同列站位,形成盾抗伤害-重骑破防-轻骑切后的战术链。召唤篇则依赖黄巾流派机制,选择张梁、周仓、张角三位召唤型武将,配合袁术组成前排防线,通过持续召唤黄巾力士消耗敌方兵力,布阵时需将召唤单位集中在上两列以阻挡骑兵切入。
弓手篇与蜀国篇考验特定阵营的战术执行。弓手篇需将孙尚香、甘宁等弓手同排布置以覆盖群体增益计谋,同时搭配黄盖、袁术构建前排防御体系;蜀国篇则依赖突兀骨的反伤机制对抗祝融,配合黄舞蝶的直线伤害和黄月英的治疗支撑,形成攻守兼备的阵容。破甲篇需利用公孙瓒的破甲效果与许褚、张角的多段伤害形成连锁反应,武将需密集站位于第四列以实现伤害最大化。
首先明确各篇章的流派限制,如野兽流、黄巾流等不可混用;其次掌握兵种行动逻辑,轻骑优先攻击后排、盾兵吸引仇恨等规则直接影响布阵效果;最后精确把控技能释放时机,尤其是弓手篇的计谋联动与蜀国篇的反伤触发需严格遵循能量节点。这些要素共同构成流派兵典的策略框架,系统化掌握后即可高效通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