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兵的核心在于资源管理与兵力调配的平衡。资源包括粮食、石油、钢铁和稀有矿产,其中粮食是维持兵力的关键,需通过农场高效生产并合理控制税率以稳定民心。石油和钢铁用于军事建筑升级与装备制造,而稀有矿产则影响高级兵种解锁。兵力消耗与资源产出必须匹配,避免因过度扩张导致资源短缺。初期应优先建设基础资源设施,确保稳定供应后再逐步提升军事产能。
兵力培养需结合兵种特性与战场需求。步兵造价低且数量庞大,适合前期快速成型,但后期需搭配坦克或炮兵增强战斗力。骑兵机动性强,适合扫荡低级野地或执行突袭任务,但面对重型装甲单位时劣势明显。装甲部队如轻型坦克和重型坦克生存能力较强,但消耗资源较多,需谨慎规划生产节奏。空军单位如侦察机提供视野优势,轰炸机则能对地面目标造成范围伤害,但训练成本较高,需根据战局灵活调整。
高军事属性的军官能显著提升部队战斗力,后勤型军官则优化资源采集效率。军官技能升级应优先选择与主力兵种匹配的加成,例如步兵指挥官优先提升步兵攻击力,坦克指挥官强化装甲单位防御。军官搭配需考虑相生相克关系,避免单一属性过度集中。招募军官可通过任务奖励或活动获取,培养时需均衡分配经验值与技能点。
实战演练是检验兵力培养成效的直接方式。小规模冲突可用于测试兵种搭配合理性,而联盟作战则考验协同能力。攻打野城时需提前侦察敌方防御配置,针对性调整兵种比例。防守战中应利用地形优势,例如将炮兵部署于森林以提升攻击力,或依托反坦克障碍削弱敌方装甲部队冲击。兵力损耗后需及时治疗伤兵,策略救死扶伤可高效恢复部队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