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战风云的中期阶段,兵种搭配的核心思路是平衡火力输出与防御能力,同时兼顾机动性和资源消耗。这一阶段通常需要组建包含坦克、炮兵和步兵的混合部队,坦克负责扛伤害,炮兵提供远程火力支援,步兵则用于占领关键据点和建筑。重型坦克如M26潘兴是中期陆战的中坚力量,其生存力和火力输出能有效压制敌方单位,但需注意其高昂的生产和维护成本。榴弹炮或自行火炮作为范围杀伤单位,对敌方集群和防御工事有显著效果,是攻坚战中不可或缺的兵种。
步兵在中期的作用依然重要,尤其是摩托化步兵,其机动性适合快速突袭敌方后排炮兵或占领战略点。但需注意其防御力较弱,不宜正面硬抗敌方装甲单位。侦察机在此阶段也需优先部署,用于获取敌方防御布局和资源点信息,避免因视野盲区导致战术被动。若资源允许,可少量生产运输机用于快速投送兵力至关键区域,但需确保补给线畅通,避免部队因补给不足而损耗。
远程炮塔和防空设施通常是对手防御体系的薄弱环节,优先使用榴弹炮摧毁这些目标可大幅降低攻城损失。在防御战中,可将榴弹炮布置于丛林或基地中心位置,配合装甲部队的侧翼包抄,逼迫敌方单位集中,从而最大化范围杀伤效果。自行反坦克炮如T95适合针对敌方重型装甲单位,但需注意其射程和机动性限制,最好在坦克掩护下作战。
资源分配上,中期需避免盲目爆兵导致经济崩溃。优先升级兵工厂和指挥部以解锁高级兵种,同时保持资源建筑与军事建筑的平衡。步兵和炮兵可适度囤积,但重型坦克和空军单位需根据战场形势动态调整。若处于攻势,可侧重生产攻城单位;若以防守为主,则需加强反装甲和防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