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逐盟友野地驻军需要明确操作权限与军事部署的优先级。只有军团指挥官或参谋才具备将普通城市改建为军团城市的权限,而驻军管理同样受限于这一规则。若需解除盟友在野地的驻军,必须通过外交协商或军事手段实现。协商方式包括在军团频道直接沟通或通过游戏内邮件系统提出撤离请求,若对方拒绝配合,则需评估是否值得动用武力驱逐。武力驱逐前需确保自身具备足够的兵力优势,同时避免因内部冲突削弱军团整体实力。

野地驻军通常依赖后勤补给线维持存在,切断其资源采集路径可迫使对方主动撤离。优先派遣高机动性部队封锁野地周边资源点,同时用侦察单位监控敌方运输路线。若敌方驻军规模较大,可联合其他盟友形成合围态势,逐步压缩其活动空间。注意野地地形对战斗的影响,山地或森林区域会降低部队移动速度,平原地区更适合装甲部队展开攻势。

战术执行阶段需注重兵种克制与战场指挥。火箭部队对装甲车有显著压制效果,歼击机则能有效拦截敌方空中支援。指挥时应避免将所有部队集中推进,采用分批次进攻可分散敌方火力。若敌方利用驻军建筑固守,需先用轰炸机摧毁防御设施再投入地面部队。战斗过程中实时调整战术,例如发现敌方增援时及时撤回受损单位,保留主力部队的持续作战能力。

战后管理是确保驱逐效果持久的关键。成功清除驻军后,应立即派遣己方部队占领野地,防止敌方反扑。同时升级野地雷达站与防御工事,增强监控和防御能力。长期控制野地需平衡资源投入与战略收益,避免因过度驻守影响其他区域的军事部署。定期与盟友同步野地控制情况,建立协同防御机制,可降低后续冲突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