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级城市的分配需要综合考虑地理位置、资源产出和战略价值。优先选择靠近资源州或交通枢纽的城市,确保资源补给和军事调度的效率。城市周边的地块应尽量连成一片,便于同盟成员快速铺路和建立营帐。同时需评估敌方同盟的活动范围,避免将城市分配在易受攻击的前线地带。若条件允许,可选择与主城形成犄角之势的分城布局,增强整体防御能力。
五级城市的资源分配应以提升整体同盟实力为核心目标。优先升级民居和集市以提高铜币产量,为战法演练和武将招募提供稳定支持。伐木场、采石处等资源类建筑需根据周边地块特性进行匹配,例如木材丰富区域优先建设伐木场。分城的经济职能需明确,避免与主城功能重复,通常以资源生产和储备为主。内政型武将如曹丕、张昭等适合长期驻守分城,其自带战法能显著提升资源产出效率。
攻城前的兵力分配需分为主力部队和器械部队两部分。主力部队要求单支兵力达到9000由高统御值武将组成,用于消灭守军;器械部队则无硬性实力限制,但需保证每支至少2000兵力以有效削减城防。攻城时需提前派遣后勤部队建立营帐,确保士气恢复和兵员补充。器械部队因行军速度较慢,应比其他部队提前1-2小时出发,避免错过攻城时间窗口。
长期管理五级城市时,需定期检查城防设施和驻军状态。城墙和城防军的等级直接影响防御能力,尤其在资源州或战略要地需重点强化。分城的预备兵系统独立于主城,可配置低统御值武将组成屯田队或铺路队,减少主力部队的体力消耗。若分城位于交战频繁区域,可保留1-2支主力队伍用于应急防御,但需注意资源调配平衡。
攻城阶段需协调至少40名成员同时参与,主力部队负责清除守军,器械部队则集中攻击城防耐久。占领后需通过同盟协议明确资源分配规则,避免内部争端。城市周边的地块控制权应优先分配给参与攻城的成员,以激励后续作战积极性。可通过外交手段与邻近同盟达成互不侵犯协议,减少多线作战压力。